发布日期:2024-08-24 22:50 点击次数:66
每经记者 李 娜 王海慜每经编辑 肖芮冬
量化私募基金的“好日子”在2024年面临转折。
中信证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国内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规模约7800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万亿元显著下降,降幅超过35%。
多家机构数据显示,资产规模在“600亿+”的量化私募,在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彻底清零。
视觉中国图
记者注意到,与上述情况相伴的是,量化私募基金降费、不收取业绩报酬的消息不断传出。最近一起是,昔日百亿私募星阔投资对旗下南山1号红利低波100指增B类产品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均给出了五折优惠。
在采访中,有券商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不必悲观看待国内量化私募行业的市场前景。“量化的底层逻辑是指数投资,以后指数投资是方向,普通老百姓就买ETF,高净值客户会买量化,因为有超额。至于超额收益,我觉得会持续有,虽然会慢慢下降。从海外来看,最后量化的发展会成为市场重要的力量。我们其实还在早期,在发展过程中有些规范也是好事。”
“600亿+”区域全部清零
自2019年起,沉寂许久的量化私募行业开始走上扩展之路,并于2021年首度实现管理规模破万亿元。2023年,量化私募基金依然过着“风景独好”的日子。
进入2024年,行业形势出现了变化。中信证券日前发布研报指出,截至2024年6月,包含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市场中性和DMA在内,测算国内股票量化私募管理人的市场规模约7800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1.21万亿元显著下降;持有股票市值7100亿元,2023年末为1.08万亿元。
不难看出,2024年上半年,国内股票量化私募行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持有股票市值降幅都超过了三成。
2024年一季度遭遇史无前例的大幅回撤,给予量化私募基金行业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拖累了各家量化私募的管理规模。
据量化投资与机器学习公众号数据,从2023年各季度国内量化私募管理人的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每个季度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都有4家;而截至2024年3月31日,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量化私募仅剩下幻方量化1家,其余3家九坤投资、灵均投资、明汯投资管理规模均跌至500亿~600亿元梯队。此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400亿~500亿元梯队也从2023年四季度的2家(诚奇资产、稳博投资)减少至1家。
值得一提的是,稳博投资的管理规模在2024年一季度快速下滑至200亿~300亿元。
经过2024年二季度洗礼,截至6月30日,“600亿+”梯队已成“无人区”;400亿~500亿元梯队也出现了空档。幻方量化二季度规模降至500亿~600亿元,诚奇资产跌入300亿~400亿元梯队,启林投资则退出200亿~300亿元梯队。
此后,量化私募行业由原来的“四大天王”变为“五大天王”。根据衍复投资近期的小范围路演表述,其现有规模上升至560亿元。
“即使是头部量化私募基金公司,其发展的路径也并不一样,有的走资管路径,有的走自营路径。规模小的时候,资管路径可能更好。今年这场‘黑天鹅’过后,一些以自营为主的量化私募,其管理规模更为抗跌,待后续市场走好,其规模也会大幅上涨,弹性会更好。”北京某量化私募基金资深人士这样表示。
市场调整是规模下滑主因
最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多位量化私募人士交流时获悉,2024年量化私募规模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市场持续调整而引发业绩表现欠佳。
“量化私募其实主要是股票多头。影响最大的是市场调整、交易量萎缩、没有增量资金。最终,能不能扭转下滑局面,最关键的就是看市场和经济基本面。”某大型量化私募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总体表现弱势分化,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股票量化多头产品遭遇极大挑战。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有业绩展示的1980只股票量化多头产品,上半年收益均值为-7.99%,超额均值为-2.49%,其中804只产品实现正超额,占比40.61%。
总体来看,2024年上半年指数增强产品受市场大小盘风格极度分化影响较大,对标大盘股的股票量化多头产品在超额和收益端均有不错表现;反观小盘股,虽然超额端表现出色,但受指数端拖累较大。
数据显示,有业绩展示的110只沪深300指增产品上半年超额均值为-0.38%,其中正超额产品占比61.82%,凭借指数端加成实现0.57%的正收益。反观中证1000指增产品,虽然上半年有业绩展示的297只产品实现5.18%的平均超额,其中正超额产品占比72.39%,受指数端拖累,以-12.52%的收益均值在股票量化多头产品中垫底。同样受到指数端拖累的还有中证500指增产品。上半年其他指增和量化选股产品超额表现较弱,好在指数端发挥较好,使得整体收益并未进一步下跌。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9~2021年是量化私募的高光时刻,几乎所有量化私募策略取得了两位数收益,其中中证500指增收益表现抢眼,分别达到43.45%、36.39%、26%的收益。
2022年以来,尽管仍然能获得超额收益,但量化私募整体收益表现逐渐归于平淡,2024年以来更是陷入低谷。据中信证券研报统计,截至2024年6月21日,绝大部分主流量化私募策略年内收益为负值。其中,量化CTA策略收益最高,仅为0.25%;中证1000指增策略收益最低,为-12.56%。
对于2024年上半年量化私募遭遇的挑战,在某金工首席看来,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年初量化私募超额的那轮大幅回撤,对市场造成了较大影响;其次是现在大部分量化策略是指数增强和量化多头,市场调整,量化私募规模自然也会下跌,这与主动基金比较类似。
事实上,从量化私募各主流策略近年来的收益表现看,量化私募的收益和当年市场大势的表现相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018年市场下行,多数股票量化策略当年也出现亏损;2019~2021年A股震荡上行,市场热点纷呈,各量化主流策略的同期表现也同样不俗;2022~2023年,市场持续调整,量化私募虽然跑出超额收益,但整体表现远低于过去几年。2024年以来,量化私募收益的整体表现与A股大势呈现较强关联性。
今年以来对量化加强监管
另外,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2024年对量化加强监管也是行业规模出现收缩的原因之一。
2024年以来,多项关于量化交易的规范措施先后出台。
4月3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运作指引》)。
有分析认为,《运作指引》预计在短期对部分量化策略形成挑战;长期来看,有助于规范私募行业整体发展。
5月1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这也是国内首部关于量化交易的法规。
6月7日,“沪深京”交易所同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信息系统、高频交易等作出了更细化的规定。
7月10日盘后,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7月11日起实施。存量转融券合约可以展期,但不得晚于9月30日了结。转融券业务暂停对容量不大的另类策略、股票多空策略影响较大。
某券商研究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量化工具都被严监管了,私募信披被约束,各方面措施都在束缚量化的手脚,其规模自然会有所压缩。”
DMA策略可谓是受政策影响最大的量化策略之一。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2024年6月,除沪深300指增外,其他主流股票量化策略规模均有压缩。其中,受微盘股下跌行情、杠杆融资约束收紧等影响,DMA业务压降明显,资产规模从超过3500亿元大幅跌至约1100亿元,持有股票市值从2900亿元跌至约900亿元。
一些主攻DMA策略的量化私募也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稳博投资的管理规模从2023年四季度的400亿~500亿元快速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200亿~300亿元。而在2023年,稳博投资的管理规模曾一度出现快速增长。
量化私募产品募集降温
多家量化私募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4年感觉最为明显的就是量化私募产品募集降温,缺乏增量资金,与以往量化私募基金在家坐等资金自动上门、不得不限购的现象形成极大反差。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业内有观点称,在经历年初的大幅回撤后,目前量化私募募资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基本处于停滞。
上海某量化私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春节前后那波下跌过后,投资者也没啥信心,市场增量资金基本上也就没有了。最大的感觉就是券商现在对代销的私募审核得特别严。”
“募资是‘冰点’。今年能够逆势增长的是极个别,每一个都是非常特殊的案例。”某中型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坦言。
一位券商财富管理条线人士表示:“其实量化不是最近难销,基本上在前面行情大跌的时候就很难销了。我们基本还是围绕且跟随一些好的量化私募,目前不会进行大量的代销。一些好的量化私募,还是有客户会买。”
深圳某券商财富管理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年初业绩回调后,我们对代销的量化私募产品进行了全面学习和研究,包括他们的策略、业绩稳定性等。代销的量化私募产品管理得更加严格了。”
然而,在某熟悉量化私募的头部券商投顾看来,尽管2024年量化私募的业绩总体乏善可陈,但是内部也存在一定分化。“量化私募是比较宽泛的,从因子构成上,可分为基本面因子和量价因子。基本面为主的量化今年表现还可以,因为基本面选出来的以沪深300为主,今年红利、蓝筹不跌反涨。去年业绩好的量化管理人,都是量价为主的,今年就不行了。量价因子更容易选择小盘股,因为小盘股波动大,今年小微盘市场表现差,而且没有好的对冲工具,所以业绩差。”
不过,上述投顾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应该说今年所有私募都很难卖。即便是基本面因子为主的量化机构,大概也只有一两家比较出彩。因为过去两年做基本面的都打不过量价,所以市场份额就小。今年投资人风险偏好特别低,所以大家都募集不到钱。”
选择降费来吸引投资者
按照当前行业管理,私募管理人的收费模式以“2~20”为主,也就是私募管理人收取基金规模2%左右的管理费和投资收益部分的20%作为业绩报酬。
小型量化私募为了快速打开知名度,会选择降费吸引资金。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量化私募开始选择降费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最近一则案例是,昔日百亿私募星阔投资对旗下星阔南山1号红利低波100指增B类产品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费,均给出了五折优惠。调整后,管理费降至0.5%,业绩报酬降至10%。
4月,百亿私募思勰投资旗下的一只小市值量化精选产品采取“1.8%管理费+0业绩报酬”,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除了思勰投资,2023年磐松资产旗下指数增强策略产品免收业绩报酬的消息,也一度成为业内的热点话题。
据了解,目前不仅是量化私募,主观多头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在陆续降低费用。
关于降费的初衷,星阔投资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红利低波100指数具有每年回撤相对较低、几乎每年都能获得正收益的特点,能帮助投资人稳健地穿越牛熊的市场行情。此次降费举措是针对自己的产品线和策略特点,有针对性的市场推广,不代表市场或其他任何同行。
事实上,在部分投资人看来,行业红利期过去后,在募集困难的当下,选择降费也能理解。
前述北京某量化私募基金资深人士指出,在投资者和管理人能够达成一致的前提下,费用水平、结构的多元化探索是行业发展的一种丰富性体现。基于市场现状,以降费作阶段性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回应投资者需求,对管理人的选择和评估,最终还是要回到长期超额能力的评估上。合理的费率水平也有利于管理人迭代技术、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夯实风控设施和人才培养,从而形成可持续获取超额的良性循环。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2024年,量化私募迈入了实质性成熟发展期。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拥有较为完善策略布局、前瞻技术实力、稳定人才体系的管理人,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另一方面,随着行业规范化,投资人端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不管是从市场需求还是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优质的量化私募仍然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某头部券商分支机构负责人认为,从配置的角度看,量化也是个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过,预计未来国内量化行业最终会和国外一样,超额收益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
短期而言,量化私募行业可能依然面临一些压力。上述投顾人士坦言,预计未来量化私募进入收缩期。“首先,业绩越来越难做。另外,监管限制了量化的募集,一是不让银行代销,二是约束了非代销机构对私募产品的信息披露。”
翻译
搜索
复制
封面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图
发布于:四川省